近日,,我校姚新生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》(IF五年=11.6,中科院1區(qū)/Top期刊)發(fā)表了題為“scRNA+TCR-seq revealed dual TCR T cells antitumor response in the TME of NSCLC”的研究成果,。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免疫學研究生2021級彭芪和2022級徐元圓,,通訊作者為姚新生教授,。
克隆選擇學說(Burnet, 1959)與胚系“V-D-J等位基因排斥重組”形成的“單受體淋巴細胞”組庫(Tonegawa,PNAS,,1976)是免疫學經(jīng)典理論,,但近年來受到“雙受體淋巴細胞”研究的挑戰(zhàn)。1988年首次報道的“雙TCR表達T淋巴細胞”(Malissen, et al. Cell, 1988)在自身免疫耐受,、移植排斥等方面展現(xiàn)出獨特的生理和病理作用(Schuldt, et al. J Immunol, 2019),。單細胞測序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為“雙TCR T細胞”的研究帶來了突破,課題組通過scRNA-seq和scTCR-seq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(NSCLC)的GEO共享數(shù)據(jù)中發(fā)現(xiàn),,患者的血液,、正常組織、腫瘤周邊和腫瘤組織中均存在“雙TCR T細胞”,,且表現(xiàn)出克隆性增生,。不同組織部位“雙TCR T細胞”的CDR3序列存在重疊,提示其由血液遷移至腫瘤組織,;與“單TCR T細胞”相比,,“雙TCR T細胞”在V、J家族取用上存在顯著差異,,表明其可能識別不同的腫瘤抗原表位,。腫瘤組織中的“CD8+CXCL13+雙TCR T細胞”克隆增殖更顯著,暗示其可能參與抗腫瘤應(yīng)答,。同時部分“雙TCR T細胞”的TCR β CDR3序列與“CD8+CXCL13+單TCR T細胞”和“CD4+CXCL13+單TCR T細胞”共享,,提示其共同參與抗腫瘤應(yīng)答。

本研究揭示了非小細胞肺癌腫瘤微環(huán)境中“雙TCR T細胞”亞群的抗腫瘤應(yīng)答特征,,為探究TME中“未知的浸潤T細胞亞群”提供了新的視角,。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貴州省百層次人才基金的資助。(審核:一審李曉,,二審上官騰飛,,三審楊清玉、李均,;圖文:免疫學教研室)